外,對於護法檀那們虔誠的護持以修福修慧,也深表讚嘆之情。
另外,此次法會在許多傳統的作法上也有些改變。如水陸法會過程中所用的紙扎使者、判官與幡官,礙於時下環保意識的高漲,全部改為紙畫供奉。而最後送聖時承載各席牌位以進行焚化的法船,也是改由108朵皺紋紙做成多色蓮花所環繞的9個象徵〝九品蓮花〞的金爐所取代。這些突破傳統型式的改變,也普遍獲得大眾的支持與肯定。而象徵著喜慶熱鬧氣氛的鞭炮聲,也改由悅眾法師以熟稔的大鈸技巧,搭配著莊嚴的梵唄讚頌,完全的呈現出來,既有傳統又有改革,既節約又環保。
漢傳佛教的懺儀,是一門凝聚了古德們慈悲與智慧的修行法門。尤其是《水陸儀軌會本》,其內容除了含蓋了戒定慧三學法要之外,其用詞遣字之優美,所表達義涵之深遠,常令人情不自禁的為文所攝而深受感動與深刻自省。因此,近年來也極為台灣各道場所推崇而啟建,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資源,也都進行了完善的規劃與籌備,以期仰仗水陸法會之殊勝功德,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,信施檀那福慧增長,先亡離苦得樂往生蓮邦。而此乃社稷之福眾生之福。但不可否認的,佛門中的各種懺儀,在歷經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,早已溶入了許多適應時代因緣與風土民情之民俗元素。所謂〝法無定法〞,就方便接引大眾以親近三寶的立場上,其實倒也是無可厚非。但在顯古德造懺修儀的用心與意趣的同時,對於少部份不符佛教精神或時代因緣的內容與作法,身為當代的佛弟子,是否也有責任要提起道德勇氣,以善巧方便的方式,加以重新審視與修正。這是一個極為嚴肅又甚為實際的問題,並非得以一己之見而顯其全貌。僅祈經由此次全程參與水陸法會籌劃與執行的經驗,就所見所聞有感而發的藉此一隅略表些許個人淺見,以期拋磚引玉的與有緣人彼此分享與交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